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

鹽的代價


此書簡介

這本書大概在半個月前看完的,當時心想也許可以寫點什麼吧,不過待在電腦前卻什麼也寫不出來。接下來的兩星期,在公司一直碰到不少問題,加上月底又是工作高峰期,就這樣耽擱下來了,趁著颱風假就索性把它完成吧。

這本書是大貓半年前買的吧,當時我問她覺得書好不好看、寫得如何,也許是她怕講得太過,會讓我在閱讀時期待太多,所以就只是告訴我寫得很低調之類的,加上其實這是一本50年代的美國小說,風格文體的確是跟現在不太一樣,所以就這樣過了半年,直到前幾個週末突然想起這本小說,才開始讀起了它。

我跟很多人一樣,一開始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作者就是電影《天才雷普利》的原著作者,不過更有興趣的其實是因為原來這本書是女同志文學的早期代表作。在那保守的年代,女同志文學是什麼樣的面貌,就是一大值得閱讀的地方了。

印象中,出版社對這本書的行銷宣傳(其實也沒什麼行銷宣傳吧,這只是我個人的說法)方面,並沒有明顯的表示出這是一本女同志愛情小說,焦點多半放在作者派翠西亞海史密斯這位鬼才偵探小說家(多部作品改拍成電影,如希區考克的火車怪克、天才雷普利)「轉型」寫的經典愛情作品。對於派翠西亞海史密斯本人的女同志身份也完全沒提到,是我比較不能理解的。這讓我想到英國女同志作家莎拉.華特絲幾年前的中文翻譯作品(輕舔絲絨、荊棘之城、華麗的邪惡),出版社也是以曖昧的文案帶過去,如今最新出版的作品守夜(近期閱讀中),才光明正大的打出同志文學獎字眼之類的,難道不知道同志族群才是買這些書的主力嗎?好啦,不說了,純粹個人小小意見。

關於鹽的代價的閱讀想法,一開始讀起來,的確有些些不習慣,不過很快的就被故事吸引下去了,誠如大貓說的,筆調中帶有一種低調的感覺,不過我想可能用冷調比較適合。故事以年輕女主角特芮斯的位置、眼,帶領讀者一同來看、來猜測較年長的女主角卡蘿到底心裡在想什麼、是什麼樣的一個女人的寫法,因此閱讀這本書時,我的內心偶爾會像特芮斯一樣,很想了解卡蘿這個美麗動人的女子的想法。對我來說,它的確是一本好看又寫得不錯的愛情小說,雖然網路上有些人表示對於此書的風格覺得太緩慢,甚至有人覺得沈悶,或是在性愛方面描寫得太抽象保守(有些人還看不懂主角到底在幹嘛呢),但是就以50年代的眼光和標準來看,可就一點都不保守了吧。我還可以說,特別是性愛的描寫,能以她那種寫法來表現,反而更顯示出她的寫作功力是多麼的具有想像力。不過其實本書的性愛描寫很少啦。

愛情講求的是信任,書中將兩女之間對愛情的不安、猜測、懷疑、信任有很多精采的描寫,我想這是本書的重點之一,同時也是吸引人閱讀的地方。另外,結局的表現相較於那個年代的保守,是一個獨特又勇敢的表現。

2 則留言: